我国脂肪肝患病率大幅增加!“瘦”“小”人群易被忽视

作者:清檬养老-专注定制        来源:环球时报        发布时间:2023-02-20 09:50:56        点击:

近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洪天配团队在《糖尿病、肥胖与代谢》上发表了一项重磅研究,评估了2005~2019年我国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相关的肝脏疾病负担。结果显示,我国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病率大幅增加,2019年共有2亿9千万病例,患病率和致残率分别为每千人20.63和每千人591.03。值得注意的是,有两类人的患病情况出人意料,需引起足够重视。

瘦人也会得脂肪肝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洪天配告诉“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过去大家普遍认为,成年人尤其是肥胖者才需要当心脂肪肝,但我们研究发现,儿童青少年和体重指数正常的成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病率并不低。”

肥胖儿童青少年的患病率与成年人接近。研究人员对9个省份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9%的儿童青少年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辽宁省儿童青少年的患病率最高,达到23.8%。“我们发现,在肥胖的儿童青少年中,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病率甚至高达50%~55%。”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刘烨介绍:“这个数据与肥胖成年人的患病率(66%左右)非常接近。”此外,如果儿童期就得了脂肪肝,身体的代谢压力会较大,如果不及早控制,成年后合并其他代谢综合征的风险会更高。此前有关数据显示,我国青少年肥胖率接近20%,随着年轻一代饮食模式改变、运动量减少,非酒精性脂肪肝不得不防。

成年人即使不胖也不能高枕无忧。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内分泌科主治医师路然介绍,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人们习惯使用体重指数【BMI: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来划分是否肥胖,但它有一个较大的劣势——不能真正体现人体脂肪的分布。东亚人种的体质与欧美人种有差异,在同样的体重指数下,东亚人种更容易出现腹型肥胖,即脂肪堆积于内脏器官。此前就有研究发现,在我国体重指数“正常”的人群中,男性腹型肥胖患病率为50.3%,女性为63.7%。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我国人群总体体重指数低于西方人,非酒精性脂肪肝患病率却如此之高。

这项研究还发现,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率随着地域经济水平的提高而上升,但在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患病率趋于稳定。“这可能与大家的饮食和运动习惯等有关。”路然分析,导致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核心原因是机体热量过剩,后者造成胰岛素抵抗、全身慢性炎症、糖脂代谢紊乱等问题,并最终导致肝脏病变。近年来,随着物质条件的丰富,国人的生活方式出现了较大改变,越来越多的人摄入更多的深加工食品、油炸食品、含糖饮料等,每天坐着的时间也明显增多,这些都会引发代谢问题,导致脂肪堆积在内脏,特别是肝细胞中。

“目前,在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方面,尚无效果较好的药物疗法,要想预防和控制脂肪肝,最重要的还是调整生活方式。”路然建议,一方面,要在饮食上下功夫,均衡摄入营养物质,尤其要控制脂肪和总热量的摄入;另一方面,养成规律运动的习惯,增强肌肉,以便更好地消耗多余能量,而不是任其蓄积在内脏中。“管住嘴、迈开腿,是最好的防控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方式。”路然介绍:“有研究发现,肥胖患者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果减重7%~10%,病理上就会有显著改善。”

受访专家: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洪天配 □副主任医师  刘烨 □主治医师  路然

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牛雨蕾



上一篇:我国最新研究:手臂加压缺血训练可改善卒中预后 下一篇:7项指标关乎寿命!一张表自测心血管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