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人做心电图后被告知有“窦性心律不齐”,于是误以为自己心脏出了问题。其实,单纯的窦性心律不齐不属于心脏病,“心跳太齐”反倒是一种不健康的表现。
专家解释真正危险的心律是什么样的,并教你将心跳调整到健康节奏。
受访专家:
河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 郭艺芳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 公永太
心跳太齐,心脏反而不健康
如果把心脏比作一部“电动机器”,正常人心脏中的电流就来源于一个叫“窦房结”的地方。窦房结像一个微型发电站,每分钟发出60~100次电脉冲,使心脏规律跳动。
另外,心脏中有两种神经:
交感神经,它兴奋后心跳会增快;
迷走神经,它兴奋后心跳会变慢。
健康人的这两种神经一直在交互作用,随时调节心跳快慢,其目的是让心跳频率更好地适应身体内部与外界环境变化。
例如,人们高兴、急躁、情绪冲动或运动时,身体会需要更多的血液供应,这时交感神经就会更兴奋,心跳增快。当人们安静休息或睡眠时,身体需要血液供应较少,迷走神经变得更兴奋,心跳就会相应减慢。
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的调节作用,可以受到极细微变化的影响,甚至吸气和呼气时,心跳频率都有差别,所以每两次心跳之间的时间间隔都不完全一样,只是我们察觉不到而已。
所谓“窦性心律不齐”是指相邻两次心跳的时间间隔相差超过了0.12秒,这种差值的增大并不意味着心脏有病变。
反之,如果心跳频率过于恒定,反而提示心脏的自主神经调节系统出了问题,不能根据实际需要及时调节心跳快慢,是不健康的表现,同时也意味着这部分人群未来出现心血管事件,甚至猝死的风险较高。
现在很多医院都有一种叫“心率变异性检查”的项目,就是用更精密的方法评估心跳是不是“太整齐”了。一旦确诊,应在生活中格外重视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以防不良事件发生。
有种心律不齐很危险
普通青壮年人心率较慢时,常表现为不齐,被诊断为窦性心律不齐,但这种现象并非病理状态,无需过分担心。
危险的心律不齐长这样
早搏也是常见的一种心律不齐,一般分为房性和室性早搏,患者常感到心慌或是“偷停”。当常规心电检查发现早搏时,不要过分紧张,应再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观察早搏总数。
如果总数大于5000要及时就诊,明确是心脏疾病还是其他原因造成。
健康人饮用过量咖啡或茶等,也可表现为大量早搏,减少饮用即可恢复。
房性早搏
病理性的房性早搏后续会发展为房速或心房颤动,房颤患者会出现绝对的心律不齐和脉搏紊乱。这部分患者要尤为注意,如不及时恢复窦性心律,长此以往,可导致心房内血栓形成,栓子一旦脱落堵塞脑血管则会引起脑卒中等严重并发症。
室性早搏
常与冠脉疾病相关,因为冠脉血管堵塞会导致心肌细胞缺血缺氧,发生异常电活动,从而导致早搏形成。
当出现连续几个室性早搏时,要格外警惕,因为这很容易诱发室速或室颤。
室颤是最危险的一类心律失常,此时心脏丧失了正常的射血能力,几分钟内就能造成不可逆的脑损伤。有些室颤可迅速发展为心脏骤停,患者往往来不及到医院就诊就已出现严重后果。
5招调整你的心跳
静息状态下心率高低可一定程度上反映心脏的健康状况,60~100次/分钟被视为在正常范围内。
超过100次/分钟:心动过速
大于100次/分钟,为窦性心动过速;超过150次/分钟可能存在室上性心动过速、房颤、房扑等,患者常伴有心跳节律不规整。
若心脏长期处于高速运转状态,就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收缩与舒张,一方面会造成心肌供氧减少,导致心脏供血不足、心肌缺血。另一方面会增加心肌耗氧,导致心脏扩大、心衰。
低于60次/分钟:心动过缓慢
严重的心跳过慢(低于45次/分钟)容易造成血液流速减慢,血液黏稠度增加,导致全身器官供血供氧变差,患者会出现头晕、乏力、胸闷、气短等不良反应,严重的会导致晕厥,诱发心绞痛,甚至危及生命。
建议从以下5个生活细节入手,稳住心跳:
健康饮食
减盐限盐,戒烟限酒,少点外卖,少吃快餐,都有利于心血管健康。
改正不良生活习惯
熬夜、吸烟、饮酒均可使静息心率加快。少喝浓茶,特别是不要在睡前喝;还应定时大便,保持排便顺畅。
控制体重
肥胖会使心脏负担加重,肥胖者要通过健身运动,调节饮食来保持适宜的体重。
体重指数在18.5~24之间,为正常体重;超过24为超重,超过28为肥胖。
注意:体重指数并不能反映脂肪分布,有的人体重指数正常,但腹部脂肪堆积不少,患慢病的风险仍然很高。所以要结合腰围,判断是否需要减肥
规律运动
定期锻炼,运动强度适宜,会使心功能得到锻炼。
提醒:不管是有氧还是无氧运动,保持最佳运动心率对运动效果和运动安全都很重要。壮年人的运动心率应基本控制在130~160次/分钟,老人则控制在120~130次/分钟,青少年最好是130~140次/分钟。
调节心情
生活中心态要平和,不要总着急、生气,如果因为紧张、生气等情况出现心率过快,可以通过听音乐、静心冥想等方式逐渐恢复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