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半数心脏骤停有预兆,专家解读男女症状有何不同

作者:清檬养老-专注定制        来源:生命时报        发布时间:2023-09-07 15:26:00        点击:

8月26日,国际医学期刊《柳叶刀·数字健康》上发表了一项新研究。美国西达斯-西奈斯密特心脏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分析了1672名心脏骤停患者的数据后发现,50%经历过心脏骤停的人在24小时前都有明显的预兆——对女性来说,最明显的症状是呼吸急促,男性则是胸痛。另外,还有一少部分男性和女性都经历了异常出汗和癫痫样发作。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张海澄介绍,心脏骤停就是心脏突然不跳了,完全停搏。另外,一些恶性的室性心律失常,比如心室颤动、心室扑动等,过快的室速导致心脏几乎不跳动,失去了射血能力,这类情况也属于心脏骤停。病人发生心脏骤停后,若不能尽快恢复心跳,一般很快就会死亡,相当危险,致死率很高。心脏骤停的诱因有很多,常见的是心肌梗死、心衰急性恶化、大动脉动脉瘤破裂、恶性心律失常等。

由国家卫健委、中国疾控中心等组织专家撰写的《中国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报告(2022年版)》称,我国心脏骤停总体发病率为97.1/10万,较10年前有上升趋势。“心脏骤停通常是突如其来的,就像研究说的那样,发作前可能会有预兆,但有时却没有任何征兆,或是症状轻微让人难以发觉。”张海澄说,比较典型的发病先兆有胸痛、胸闷、憋气、心慌等,但也有一些不典型症状,比如牙疼、脖子疼、肚子疼、胳膊疼等,这些症状即使出现,人们也可能误以为是常见的不适症状,比如知名相声演员侯耀文当年就是先有肚子疼症状,并没想到是心脏骤停的前兆。

关于心脏骤停信号的性别差异,张海澄认为,研究中提及的差异有一定道理。男性心脏骤停多与冠心病急性发作有关,比如心肌梗死、心肌缺血等,发作前可能胸痛。女性冠心病发病率要比男性少很多,而且对胸痛也不是很敏感,容易忽视,因此呼吸急促相对而言表现得更多些。

专家提醒,老年、有心脏病史、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有心脏骤停或猝死家族病史的人,都是心脏骤停高危人群。为了防范突发心脏骤停,建议大家在生活中做好三点:

第一,生活节奏有张有弛。无论年轻还是年老,都不能过度透支健康,连续熬夜、加班,心脏得不到休息,就可能诱发心脏骤停。

第二,不要过量饮酒、吸烟、喝刺激性饮料(如咖啡、能量饮料等),这些行为都可能诱发急性心脏病发作。

第三,避免过量做剧烈运动,尤其是高危人群一定要小心。

心脏骤停一旦发生,在4分钟内接受高质量心肺复苏和电除颤是挽救生命的关键。人一旦发生心脏骤停,会立即跌倒、丧失意识。如果大家发现身边有人突然跌倒,第一时间要查看跌倒者是否有意识,可以大声呼叫、拍一拍对方。如果跌倒者没有意识也没呼吸,要马上施以心肺复苏,同时打开免提拨打120,以便边通话边实施心肺复苏。周围若有其他人,应尽快帮忙寻找自动体外除颤器(AED),按照仪器的文字和语音提示给跌倒者使用。▲

 

——免责声明  我们尊重原创——


本文来源: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任琳贤

受访专家: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 张海澄

责编:徐梦莲

编辑:李迪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上一篇:养老机构“更专业”才能吸引更多年轻人 下一篇:老年人健康权保障,五国各有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