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如何消除孤独活得健康?

作者:清檬养老-专注定制        来源:腾讯网        发布时间:2021-03-18 16:26:00        点击:

我国心血管疾病患病人数近年来明显增多,随着老年人口的增长,我国正面临着人口老龄化问题,而老年人群精神卫生服务需求也越来越大。因此,一种新型的学科应运而生:双心医学

双心医学

双心医学又称为心理心脏病学,是研究与处理心脏疾病与情绪、社会环境和行为相关的科学。双心医学强调在临床治疗中关注患者躯体疾病的同时,关注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改善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预后,实现患者躯体和心理的完全康复。

现已公认,抑郁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发现在普通人群中,患有抑郁的人群发生冠心病的概率是没有患抑郁人群的1.5至2.0倍;而在冠心病患者中,合并有抑郁的人群远期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度是未合并抑郁的2.0至2.5倍。

抑郁的临床特点表现为突出的持续的负性情绪,常常伴有有慢性躯体疾病,出现认知损害、功能障碍,且自杀风险高。老年人抑郁障碍早期识别困难,主要原因为临床异质性较高,与年轻患者相比,老年抑郁症患者情绪低落不突出却多表现为失眠、食欲差以及各种各样的躯体不适,如胸闷、呼吸不畅、心悸、头晕、腰背痛、腹部不适等,部分患者还存在明显的认知损害。

抑郁的临床表现

焦虑是心血管疾病患者最常见的精神心理问题,焦虑作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可预测冠心病和心脏死亡的发生。

另外,精神心理问题在其他心脏疾病中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抑郁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发生率高达21.5%,随着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越高,抑郁的发生率越高,且抑郁对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较大。高血压患者中焦虑的发生率高达50%左右,高血压的控制程度与焦虑的存在与否密切相关。心律失常患者、心脏介入及外科手术前后患者常容易合并焦虑或抑郁,导致治疗效果下降,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据悉,双心医学是将“关注精神心理卫生”作为“心脏整体防治体系”的组成部分,立足于心血管疾病的学科体系,对心血管疾病受到来自精神心理因素的干扰或表现为心脏症状的单纯精神心理问题,进行必要、恰当的识别和干预。“双心门诊”、“双心查房”模式的理想方式,是培养既懂心脏疾病又懂心理知识的临床“双心”医生,从疾病整体的角度对心血管病合并的精神心理障碍早期识别、早期诊断及综合治疗。

精神应激是公认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也是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帮助患者提高有效应对精神应激的能力对心血管健康极其重要。因此,双心医学不仅是关注患者的精神心理,而是完整心脏康复治疗的一部分。

老年人已经成为这类疾病的重点受害者。在这些来的“老年心血管病”门诊工作看来,同时有心脏病和心理障碍者比例较高。

有些老年人,有时自暴自弃,喜欢念叨着“活一天算一天”,似乎“生无可恋”,对生活没有期待,对疾病也比较消极。因此,对于这类老年患者,除了药物治疗,心理疏导极为重要,而家人的关爱和社会的认同也必不可少。

焦虑

首先,创造密切接触社会的条件老年人应在身体力行的情况下,努力扩大与社会的接触面。

第二,要“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是无止境的,不断地学习既可以继续发挥自己的专长,为人类作贡献,也可以选择一些兴趣爱好之类的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

第三,尽量与年轻人交朋友。把经验传授给他们,也通过与年青人的接触,感染上青年的朝气和活力。而且还应该多与少年儿童接近,与他们一起参加活动,这样才会使自己变得年轻起来。

第四,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老年人空闲时间较多,可以利用空暇时间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如种花、养鱼鸟、下棋、集邮、绘画、旅游、学拳、跳舞等。不仅仅要积极参加类似的活动,重要的是要钻进去,只有这样才能从中获得无限乐趣。



上一篇:中老年人如何延长寿命?这些细节医生逐条告诉您 下一篇:老年人“心病”如何医?